历史背景
1405年(明永乐三年),明成 祖命太监郑 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、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
郑和塑像
航,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 洋的国家和地区,加深了大明帝 国和南海(今东南亚)、南亚 、西亚、等的关系。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,一直到1433年(明宣德8年),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。最后一次,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,郑和在船上因病过世。明代故事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》和明代杂剧《奉天命三保下西洋》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“三保太监下西洋”。作为一个穆斯林,他一直想去伊斯兰圣地——麦加朝圣。郑和的爷爷和父亲在元朝时曾经去过麦加朝圣。
郑和家世列表
所非尔——撒严(所非尔次子)——苏祖沙(撒严长子)——坎马丁(苏祖沙长子)——马哈木(坎马丁长子)——赡思丁(马哈木长子)——马速忽(赡思丁第五子)——马拜颜(马速忽长子)——察儿米的纳(马拜颜长子)——马哈只(察几米的纳长子)——郑和(马哈只次子)。
从上述列表看到,郑和既是咸阳王赛典赤·瞻思丁·乌马尔的六世孙,又是所非尔的十一世孙。
郑和的祖父叫马哈只,郑和的父亲也叫马哈只。原来,“哈只”不是郑和的祖父及父亲的本名,只是因为他们都是虔诚的伊斯兰教教徒,都曾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拜过,被人尊称为“哈只”。“哈只”是阿拉伯语,意为“巡礼人”,即朝圣者。郑和一家居住在回族人当政的云南行省,郑和就生长在这样一个有名望的信奉伊斯兰教的家庭,有着显赫地位。
郑和的所有背景(有战功的回族穆斯林太监)和主导明朝政治的士大夫圈子格格不入。郑和首度下西洋之所以能成功,是由于朝廷内和儒家价值对立的派系成功合作的成果,这些派系包括:
商人游说团体,希望明朝海军力量为印度洋 、南中国海等中国人经商提供支撑。
支持帝国主义游说团体, 希望恢复元朝式的帝国侵略扩张, 这和儒家以德服人的价值对立。
佛教游说团体,希望政府经费投入其他计划,而非落入反宗教或士大夫。